下载此文档

虎妈和伊顿公学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虎妈和伊顿公学的启示虎妈和伊顿公学的启示十天前,我丈夫去参加伊顿公学(Eton College)1974 届毕业生的重聚会活动。约 150 人挤进那座 15 世纪的教堂,快速地大声唱过《我心应当来称颂主》(Praise my Soul the King of Heaven) 之后,坐下来享用可口的饮食, 缅怀孩提时代的恶作剧, 同时默默合计一下毕业后 40 年里谁混得最好。结果他发现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他们看上去都如此神采奕奕。由于教养、教育及金钱的缘故, 这些 57到 58 岁的人仍然很容易认出少年时代的样子。第二个现象就是, 相对来说, 他们的职业生涯并非特别耀眼。除了一位资深政界人士和一位前报社总编辑, 他们构成了一个由律师、房地产投资人和基金经理人组成的中层团体。按照均标准来说,他们确实很富有。然而, 一考虑到他们人生的起点, 他们的成就便令人失望了。当初进入伊顿公学时, 13 岁左右的他们天资聪明,多数来自富有家庭, 在那里他们穿着燕尾服度过五年, 并融入了世界最精英化的人脉网络之一。然而,年富力强的他们,成就却没高到哪去。人们通常抱怨伊顿公学毕业生构成一个封闭的“俱乐部”, 掌管着英国的命脉, 而我丈夫却有不同的发现。没错, 目前有三位伊顿人大权在握, 他们分别是英国首相、伦敦市长和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不过他们其实只是一个更令人吃惊的规律的特例, 这个规律是: 尽管组成伊顿“俱乐部”成员生来就准备做大事, 但没什么太大成就的人却越来越多。就在上周,我无意间发现了伊顿公学 1974 届校友之谜的答案。答案就在一本引发争议的新书里。这本书名为《成功三法宝》(The Triple Package) ,由“虎妈”蔡美儿(Amy Chua) 和她丈夫杰德?鲁宾费尔德(Jed Rubenfeld) 合作而成。该书旨在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犹太裔、摩门教徒和华裔表现比其他族群好得多。他们声称, 原因有三点: 优越情结、不安全感和自控力。单独而言, 以上三个要素起不到任何作用, 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才能起作用。太过优越, 你就没有动力做出任何努力了; 不安全感太强, 多疑会削弱你的行动能力; 缺乏自控力或自律,你就难以应对任何问题。如果拿这三大要素来对照伊顿人, 你马上就会发现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止步不前。他们的优越感确实异乎寻常。然而, 他们的不安全感很弱, 而且几乎没什么自控力, 这是因为伊顿文化的背后, 是一种取得任何成就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观念。蔡美儿和鲁宾费尔德不仅仅回答了伊顿公学的问题。在我所见过的普适成功学理论中, 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最佳的一个。他们原打算用这一理论解释不同族群的差异, 不过, 它更适合用来解释为什么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中,部分人表现比其他人更好一些。我从没与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 打过交道。不过,我对贾斯汀?韦尔比(Justin Welby) 大主教和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 市长有足够的了解。我完全能想象得到, 他俩对于不安全感都不陌生。同样,他俩都有约束自己勤恳工作的能力。这三大法宝还有助于解释其它成功学理论。我们总会听到许多失读症患者和幼年丧父者如何攀上人生顶峰的成功故事。如今, 我们终于明白了他们成功的原因: 这是由于那些缺陷令

虎妈和伊顿公学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