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子【道德经】教案
《道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老子[道德经]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与此相仿,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大家知道这位哲学家是谁吗?(老子)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子》。
二、老子及《老子》
老师介绍以下情况。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2、讲解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3、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一个太极图,让学生谈谈对太极图的看法,由此引入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引出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2、《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三、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行不言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四、讲解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高与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与声相对立而和谐,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立功而不甘落后自居,也只有他不居

道德经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