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
Date
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
不连续面
Date
地球的内部圈层
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A
地幔
地核
B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横波
纵波
地壳
15
深
度
千
米
4000
3000
2000
5000
6000
1000
速度(千米/秒)
9
12
6
3
0
F
E
岩石圈
17千米
2900千米
思考岩石圈的分布范围、厚度?
Date
(一)地壳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Date
地壳的结构:
1、分层:
上层叫 ,下层叫 ;两者相比,上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下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
2、结构特征:
厚度不均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圈层。
3、岩石圈——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
Date
■地壳的厚度
■组成地壳的元素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
Date
(二)地壳、地幔和地核
纵横波
分层
厚度(千米)
状态
组成
温度压
力密度
地
壳
P、S波的波速突然增大。(莫霍面)
P、S波的波速突然减小,S波甚至消失。(古登堡面)
大陆部分平均33
大洋部分平均6
整个地壳平均17
固态
地
幔
上地幔
上地幔顶部
固态
上地幔上部
软流层
上地幔下部
固态
下 地幔
下地幔
固态
地
核
外核
内核
1000
2900
5000
液态
固态
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逐
渐
增
大
岩石
近液态
岩浆源地
地球磁场产生地
Date
读“地壳与地幔 结构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l)A是—层, B是—层, C是—层,
D是_ 层。E+D十C是_ 层,
F+E十D+C是 层。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 表示
的圈层组成,A+B+C合称 。
(3)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和_。
(4)被认为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 层,
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5 )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
G层的物质成分以
为主。
(6)莫霍界面是字母_ 表示的
两层之间的界面,
古登堡 面是 字母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硅铝层
硅镁层
上地幔顶部
软流
上地幔
地幔
AB
岩石圈
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地壳厚度不均
软流层
D
铁、镁的硅酸盐类
铁镍
BC
FG
Date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水
圈
水
圈
地
壳
地
壳
地
幔
地
幔
岩石圈
Date
大气圈
2000—3000千米
Date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