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几十年来, 毛主席一直很忙, 可他总是挤出时间, 哪怕是分分秒秒, 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 简直是书天书地, 卧室的书架上, 办公桌、饭桌、茶几上, 到处都是书, 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臵外, 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 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 顾不上休息, 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 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 就是利用这时间, 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 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 同在北京一样, 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 39 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 我一辈子爱读书, 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 叫我躺在这里, 整天就是吃饭、睡觉, 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 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 他这才高兴地笑了。认真地学, 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 除少数篇章外, 都一篇篇仔细琢磨, 认真钻研, 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 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 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 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 他上学时读, 五十年代读, 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 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 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 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 一篇文章, 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 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 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 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 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 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 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好习惯小故事(七): 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 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 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 画着人面的兽, 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 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 梦寐以求, 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 她探亲回来时, 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 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 高兴地说:“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 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 鲁迅得到压岁钱后, 总是舍不得花, 攒起来买书看。鲁迅小时候, 不仅酷爱读书, 而且还喜欢抄书, 他抄过很多书。显然, 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 读过的书经久不忘, 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 一定要仔细检查, 发现有污迹, 或者装订有问题, 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 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 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 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 使书角翘起来, 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 贯
好习惯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