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doc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摘要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质作用、水、气候 和植被所造成。滑坡治理非工程措施是搬迁避让、检测预 警和生态治理。结合工程实践,讲述10种滑坡治理工程措 施,强调滑坡治理尤以治水为重点。
关键词滑坡;滑坡成因;滑坡治理措施;会泽县 地质作用
自然地质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滑坡由 折皱和断层引起,小滑坡由节理、小断层和局部剪切区所 引起。自然地质作用产生自然滑坡,如开挖山体引起工程 滑坡。滑坡常出现丘形地面、凹地、凸地、裂缝等。新近 的和活动的滑坡外观有陡峭的和裸露的崖坡,外貌清晰, 断壁新鲜,张开裂缝。老滑坡体上残留部分环谷、断壁擦 痕。
水
水是诱发滑坡或在滑坡出现之后滑坡加剧的主要原 因:
1) 土壤水饱和或超饱和引起土体液化,抗剪强度降低, 剪应变变小,产生位移,易造成同类土滑坡;
2) 地下水渗透至滑动面,滑动面阻止了地下水流过, 界面土体液化,易产生顺层滑坡;
3)大量的水从裂缝和深裂隙渗入滑坡破坏区,形成滑 裂面,从而引起滑坡、坍塌和崩塌。判别滑坡最直接的方 法是具有透水性或可溶性的土层覆盖在相对不透水层上或 与相对不透水层互层的情况。滑坡改变地面水的排水情况 及地下水的状况,滑坡开始迹象坡趾附近泉眼流量中断或 减小,滑坡停止泉眼流量增加或移位。
气候和植被
滑坡区的气候,包括降雨、温度、蒸发、风、降雪、 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是影响滑坡的基本动力因素。
1 )降雨、降雪当超过临界值时,伴随滑坡发生,引发 山洪灾害;
2) 因气候影响,岩体风化加强,岩体结构疏松,形成 临空面,产生滑坡;
3) 人类活动负面效应引起滑坡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 植被不能使土体表层干燥和通过根系固结、稳定土体,引 发滑坡。滑坡迹象有弯曲和变形的树木以及植被的变 化。
非工程措施
1) 搬迁避让: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大滑坡,对生命财产 威胁较大,难于治理,采取安全、经济的搬迁避让措 施;
2) 检测预警:滑坡虽有不稳定趋势,但尚未出现明显
的不稳定迹象,且对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相对较小,可通过 检测预警发岀危险信号,快速撤离危险区;
3)生态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改水田为旱地,禁止私挖乱采等措施。一方面需要保护植 被,不挖野菜,不砍伐林木;另一方面需要培植植被,采 取植树种草方式。
工程措施
滑坡治理工程措施原理采用降低滑动力,或增加抗滑 力来增大稳定系数,治理方法有如下10种方法。
1) 排水:排水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法,有表面排水 和地下排水两种方法。表面排水促进滑坡体材料变干,进 而有效控制滑动,如填实裂缝和裂隙、消除表面积水、地 面铺砌防渗、沟床铺砌、衬砌及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 地下排水经常采用的治理方法是设置水平排水井、垂直排 水井、排水隧洞、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排出 水。会泽县长巧线公路65km处同类土滑坡段治理:地表水 由截流沟收集,而截流沟又与有孔的装砂管道和用于排地 下水的碎石暗沟相连,起到良好的排水效果;
2) 削坡:削坡,是较经济的方法,同类土滑坡和顺层 滑坡较常见。一是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较为破碎,可 能产生崩塌坠石、边坡局部失稳,可采取削除危岩,削缓 边坡或顶部。二是对土质滑坡体,削缓边坡,以减小滑动
力,提高边坡稳定性
滑坡成因与治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