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1分):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每个点1分)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1分)
(2)“迷”“迷离”,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2分)“点” “光点”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2分)。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1分)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2021/1/16
1
纳兰容若
(三)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 (2分)以月寄情,(1分)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3分)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3分)
2021/1/16
2
纳兰容若
(四)答案:(1)“满”长满,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多之密,(2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2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1分)
(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2分)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2分)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分)
2021/1/16
3
纳兰容若
(五)、答案:(1)①对比。(1分)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1分)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1分)②双关。(1分)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1分)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1分)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1分)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2分)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爱国)情怀。(2分)
2021/1/16
4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满清第一词人
2021/1/16
5
纳兰容若
2021/1/16
6
纳兰容若
生平
(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2021/1/16
7
纳兰容若
出身高贵
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2021/1/16
8
纳兰容若
才华横溢
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2021/1/16
9
纳兰容若
文武全才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2021/1/16
10
纳兰容若
2021年纳兰容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