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我的精神地理父母爱情周燕芬写下这个题目,起因是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这部长篇剧集是央视黄金段播出的,但我看得也是断断续续,因为这是一天之中家庭主妇最忙的时间,也算是我们家庭生活的黄金段,我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我系着围裙转锅台还不忘瞭一眼剧情的样子,不时引来家里老少爷们的讥笑。忘了谁说的,要让男人懂得女人,比让动物懂得女人更难。“父母爱情”这四个字在我心里放了好久好久了,电视剧没有完整看, 小说原著我却是熟悉的。大概是1999 年吧,我在武汉读博士,两人的宿舍里只有一台老旧的电脑,也没有电视可看,午睡之前我习惯听一会儿半导体, 偶然听到了小说连播《父母爱情》,是山东军旅女作家刘静的作品。作家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传达为睿智的人生感悟,笔墨自由而生动,其轻松幽默的口语化表达,非常适合广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勾起了我这个游学在外的老学生的思乡之情,自从弄文学为职业,我很少对一部小说这样入迷了。后来再没关注过刘静的创作,收听小说连播这个忆的一部分。偶尔看到电视上播出质量低劣的年代剧,就纳闷影视界怎么无人发现《父母爱情》来改编一下?这两天网上搜索才知道,刘静自《父母爱情》一举成名, 128 2014 年第 7 期延河 Blog:http://blog./yanhewenxue 这些年创作颇丰。并且《父母爱情》一早就被姜文看中,买下了影视版权,因此才一直未被搬上荧屏。果然,好小说大家都认得。大约有那么一代人因为一种特定的经历和境遇所致,他们的人生道路包括情感状态都是极其相似的,部队大院生活就是这样,这也是我敏感和钟情这类题材作品的主要原因。小时候,关于父母的故事特别是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对我们来说是个久远的秘密,甚至是不能言说的禁忌,虽然我们就是这个秘密和禁忌的直接产物。伴随着子女们长大成人和父母的渐渐老去,秘密慢慢被揭开,惊叹“原来如此”之后发现有人开始写他们一代人的故事了。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再看了《父母爱情》,感慨之余也告诉自己,我父母的故事已经被别人写过了,写完了。部队大院里盛产多子女家庭,父亲进城后再婚和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也比较普遍。革命虽然让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荣升为共和国军官,却根本没有去除掉他们骨子里男尊女卑和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妻子们一旦随军,就成了专职的生育员。加上军区大院里的特权供给,不用担心孩子的喂养问题,一家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混着长大,混着读个初高中,一身军装一穿就打发着当兵去了。我常反省,自己性格中那些粗放的东西是不是也与这种生长环境有关呢? 《父母爱情》中的安杰是资产阶级小姐,我的母亲则是农家长女。外公粗通文墨,又因木匠手艺而在乡里一带有些威望。外公这点有限的见识使得母亲有了外出读书的机会,父亲遇见母亲的时候,17 岁的母亲正是米脂中学的初中生,已经长足了个头,很有进步女青年的范儿。建,并很快进城当了米脂兵役局局长,正是马力当前运势通达的时候。父母的婚事不知是否有组织撮合的意思,总之是经过同事牵线的。父亲第一次去米中找母亲,恰巧碰到母亲在台子上表演歌剧《刘胡兰》,这使得相亲见面也有了些戏剧性。父亲说他当时一眼就看中了母亲,扭身回到单位让同事给外公传话他要提亲。这时候我的亲外婆已经病逝,外公刚刚娶进了新外婆, 按照我母亲的说法是,他们合计好了巴不得早早嫁掉
父母爱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