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结业论文.doc社会心理学结业论文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
班级:化IB1101
姓名:张玉柱
学号:1511110119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摘要:利他是指自愿采取帮助他人的行为,且不会得到任何形式回报。利他行 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确定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概率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 的直接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间接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显性价值, 而具有较大的隐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眼前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长 远性价值,我们大学生要有利他的品质,去服务社会。
比尔•盖茨的曾演讲《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他自己捐出所有财 产,一分也没留给子女,为的只是宣传利他这种行为。新时期大学生利他行为主 要表现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参与爱心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等方 面,通过种种的行为,来锻炼自己,去适应社会,所以只有利他,才能利己。
巴特森曾指出,利他行为一般不图日后他人的报答,助人者看到他人处于困 难的情境时,会产生一种专注于自我内心焦虑或专著于他人的同情情绪。由此产 生两种取向的利他行为。一种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采取的助人行 为,这是自我服务性的,人们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痛苦,使自己感到有力 量,或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此即自我利他主义取向;另一种受到外部动机所驱 使,因他人的处境而产生移情,从而做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其目的是 为了他人的幸福,此即纯利他主义取向。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
面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认知。主要是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一般助 人行为的中介因素是认识到他人的困难是不是不可控制的。移情。即设身处地地 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和心理历程,从而产生助人行为。情绪。人处 于愉快的境况下,或感到内疚时,容易做出助人行为。以及其他个人因素。即身 份特点。主要包括性别和年龄。女性不如男性容易助人,年龄大的比年轻的要少 助人的行为。
客观因素主要是他人在场起到旁观者效应。具体表现为:他人起到观众的作 用,让救助者有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处于尴尬的心理;他人榜样作用的误导;他人 存在起责任分散作用。后又发现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例如被害者的特征;旁观 者与被害者的关系,相似性效应等。
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积极性还不高,所以我们要去提高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优化环境,发挥移情作用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他人身上。大学生 的感情正处在发展阶段,倾向性很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主动创造一种温暖 和谐、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用优良的环境来熏陶学生,以利于培养我们的助人
意识。
2、加强指导,注意正面教育大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较弱,难以辨明是非,我们 需要老师给予点拨指导,因此,老师工作应坚持正面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教给 我们助人
社会心理学结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