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2、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的抗原成为共同抗原。
3、Immunoglobulin, Ig(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ADCC: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5、抗原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6、补体: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7、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8、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主要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9、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0、CSF(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以形成相应的细胞集落的刺激因子。
11、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1)抗原理化性质:1 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蛋白质最好,多糖次之。2分子量大小:大于10KD具有免疫原性,大于100KD强免疫原性,小于10KD,弱免疫原性,小于4KD,无免疫原性。3 机构复杂性:不易降解,结构复杂表位多。4分子构象的易接近性,越易接近,免疫原性越好。5 物理性状:多聚体大于单体,颗粒性大于可溶性
(2)宿主方面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3)免疫方法: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口眼
12、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调理作用,
引起炎症反应,
免疫粘附,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13、MHC-I类分子的结构特点。
答: HLAI类分子 由重链(α链)和轻链(β2m)组成, α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1、α2、α3结构域,HLAI类分子可分为四个区:
(1)肽结合区: 为与抗原多肽结合部位, 属多态性区域,包括α1、α2结构域;
(2)Ig样区: 与CTL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属非多态性区域,即α3结构域;
(3)跨膜区:固定MHC-I类分子于膜上;
(4)胞浆区:参与胞内信号传递;
(5)b2m:维持MHC-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稳定性。
14、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答: 1抗原识别阶段是抗原通过某一途径进入机体,并被免疫细胞识别、递呈和诱导细胞活化的开始时期,又称感应阶段
2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是接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时期,又可称为活化阶段。
3 抗原清除阶段是免疫效应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将抗原灭活并从体内清除的时期,也称效应阶段。
15、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后,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调理作
08、09针灸护理 免疫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