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顽固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1],临床主要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也可以表现为时睡时醒,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属于现代医学神经衰弱范畴,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患者的常见疾病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8~66岁;病程1~8年。患者的职业有工人、公司职员、学生、退休人员等等。全部患者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百会、神庭、安眠1号、安眠2号、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足三里针剌得气,留针30 min。起针后温灸涌泉穴。然后取一侧耳穴心、脾、神门、交感、皮质下、脑点,用耳针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所贴穴位3~5次,每次按压不少于5 min。针灸1次/d,耳穴贴压3 d换1次,左右交替。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23例中,治愈8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13%。
4 病案举例
周某,女,24岁,学生,2007年3月23就诊。主诉:入睡困难近1年,严重时整夜不能入睡,伴有心慌,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脉数。当即取百会、内关、神门、神庭、安眠1号、安眠2号、足三里针剌,留针30min,起针后温灸涌泉穴,然后选一侧耳穴心、脾、神门、皮质下、脑点用耳针贴压。操作完毕,患者自觉心情舒畅,治疗当晚睡眠有明显改善,继续治疗10次后痊愈。
5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因思虑太过,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与心肝脾肾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此以交通心肾,调理脾气,养心安神为法,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势[2]。主要选择心脾肾经经穴、经外奇穴、督脉穴治疗该病。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络穴内关,取之宁心安神;督脉之神庭、百会,神庭穴具有安神镇静的功效,百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心安神;《素问·逆调论篇》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调理脾胃之气,消胀除满。安眠1号、安眠2号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温灸涌泉交通心肾。利用耳针治疗可达到持续刺激,加强疗效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须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3]。对因情志不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作用[4],嘱其避免情绪激动,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坚持治疗[5]。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3
[2]王锐超,刘虹针刺治疗失眠症7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3):42
[3]沈蓉蓉腹针结合耳针治疗失眠症3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8):37
[
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