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下)血肿
1、硬膜外(下)血肿定义。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课堂目标
定义:出血如在颅腔内某一部位积聚,达到一定体积形成局限的占位病变,称为颅内血肿。可以压迫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若不及时处理,最终必将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脑疝形成,亦可危及生命。
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
按颅内解剖层次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颅内血肿的分类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伤后至血肿症状出现的早迟分:
急性:伤后1-3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亚急性:伤后3-21(3周)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慢性:伤后3周以上发生的颅内血肿
迟发性血肿:伤后立即行CT检查,无颅内血肿迹象,以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
颅内血肿的分类
脑膜解剖
人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
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
硬脑膜外血肿的定义:
出血来源
(1)脑膜中动脉:最多见。
(2)静脉窦
(3)板障血管(V)
出血常见部位
颞区:%,%,%
硬膜外下血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