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doc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
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
摘要:在总结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效益的基 础上,探讨了不同治理措施在花岗岩和第四纪红粘土发育 的红壤上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的耕作措施要与其 他措施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在花岗岩红壤区, 适宜布置鱼鳞坑和竹节沟,梯田较不适宜在该区布置;在 第四纪红粘土上适宜布置梯田措施,不适合布置鱼鳞坑和 竹节沟。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治理模式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面积超过国土总面积的 三分之一,其中南方水土流失面积约34万km2o严重的水 土流失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益的降低,生物多样性减退,地 质灾害的加剧。本文通过对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丘陵区各 种治理措施效益的分析,构建出经济可行的坡耕地治理体 系,为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
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大,降雨量多而集中,母岩 抗蚀力弱,人口密度大,因而导致该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人地矛盾突岀,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 是花岗岩区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区。
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面积约占红壤总面积的4310%,
岩石矿物受到强烈风化形成深厚疏松的风化层,土壤极为 贫瘠,表土以沙粒为主,导致该地区土壤抗蚀性低。第四 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侵蚀面积约占红壤总面积的1480%,质 地粘重,土层深厚,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较差,径流系数大, 具有酸、黏、板、瘦等不良特性。
对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傅勤认为水平梯田 得开发和治理适用于人多地少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而 坡式梯田的治理开发主要用于地多人力输出远离村庄的陡 坡地。水平阶和鱼鳞坑适用于荒坡和荒山的治理,是坡地 植树造林的较常见的一种整地方法。
花岗岩红壤区不适于作物的生长,单一的梯田措施很 难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以闽北为例,闽北地形起伏大, 绝大多数的土地面积坡度大于25° ,不适合梯田的修建。 耐旱耐瘠得植物对于改善坡地干旱贫瘠具有较好的作用, 鱼鳞坑和水平阶造价底实施快,配合植物措施能明显发挥 拦泥蓄水的作用,并且受坡度的制约较小,适用于花岗岩 红壤区的土地治理。
第四纪红粘土粘性大和透水性差,梯田措施能减缓坡 度和截短坡长起到很好的贮水保水作用,防止农田果园的 水、土、肥的流失,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对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植物篱是一种有效 的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蔡强国的研究表明,植物篱技
术经过10余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便可使坡耕地逐渐演替为平 地,实现保土保水效益。
植物篱适用于所有母质发育的红壤区,在树种草种的 选择上,应以本地树种草种为主。第四纪红粘土主要以种 植香根草为主,花岗岩红壤区主要种植胡枝子、香根草、 杨梅、宽叶雀稗等。
对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耕作措施的水保效 益与坡度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坡度的增加,耕作措 施的水保效益会显著降低。
根据彭娜对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分配的研 究,在坡度为8°〜11。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区,常规农 作产流月际差异大,产流量高,休闲荒地和茶园的产流稳 定,且产流量显著低于常规农作,要避免采取常规农作这 种利用方式。
根据赵辉对花岗岩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 与侵蚀产沙的研究,土壤侵蚀模数排序为:裸露荒地〉坡耕 地〉旱地〉疏林地>典型林分林地。由此看
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