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 IO 口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 1 、熟悉 MCS-51 的 I/O 结构; 2 、掌握 MCS-51 I/O 的使用方法; 3 、掌握 MCS-51 的中断机制。二、实验原理 1、 MCS-5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片内结构: 2、内部数据存储器(字节地址为 00H~0FH ): 3、 SFR 的名称及其分布: 4、 I/O 端口地址: 5、 P0~ P3 端口功能总结: (1) P0~ P3 口都是并行 I/O 口,但 P0 口和 P2 口,还可用来构建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所以在电路中有一个 MUX , 以进行转换。而 P1 口和 P3 口无构建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功能,因此,无 MUX 。 P0口的 MUX 的一个输入端为“地址/ 数据”信号。 P2口的 MUX 的一个输入信号为“地址”信号。(2 )在 4 个口中只有 P0 口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 P1~ P3 口都是准双向口。原因:P0 口作数据总线使用时, 需解决芯片内外的隔离问题, 即只有在数据传送时芯片内外才接通;不进行数据传送时,芯片内外应处于隔离状态。为此, P0口的输出缓冲器应为三态门。 P0 口中输出三态门是由两只场效应管( FET )组成, 所以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 P1~ P3 口,上拉电阻代替 P0 口中的场效应管,输出缓冲器不是三态的-准双向口。(3) P3口的口线具有第二功能,为系统提供一些控制信号。因此 P3 口增加了第二功能控制逻辑。这是 P3 口与其它各口的不同之处。 6、 P0 口结构及特点: ⑴ P0 口结构与运作 1 个输出锁存器,用于进行输出数据的锁存; 2 个三态输入缓冲器,分别用于锁存器和引脚数据的输入缓冲; 1 个多路开关 MUX , 它的一个输入来自锁存器, 另一个输入是地址/ 数据信号的反相输出。在控制信号的的控制下能实现对锁存器输出端和地址/ 数据线之间的切换;由两只场效应管组成的输出驱动电路。⑵ P0口的特点 P0 口是一个双功能的端口:地址/ 数据分时复用口和通用 I/O 口; 具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抗 3 种状态的 I/O 端口称为双向 I/O 端口。 P0 口作地址/ 数据总线复用口时,相当于一个真正的双向 I/O 口。而用作通用 I/O 口时,由于引脚上需要外接上拉电阻,端口不存在高阻(悬空)状态,此时 P0 口只是一个准双向口; 为保证引脚上的信号能正确读入,在读入操作前应首先向锁存器写 1; 单片机复位后,锁存器自动被置 1; 一般情况下,如果 P0 口已作为地址/ 数据复用口时,就不能再用作通用 I/O 口使用; P0 口能驱动 8个 TTL 负载。 7、 P1口的结构及特点: ⑴ P1 口结构与运作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用于输出数据的锁存; 两个三态输入缓冲器, BUF1 用于读锁存器, BUF2 用于读引脚; 数据输出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 VT 和片内上拉电阻 R 组成。⑵ P1口的特点 P1 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 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 所以称为准双向口。作为输出口时, 不需要再在片外拉接上拉电阻; P1 口读引脚输入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入 1 ,其原理与 P0 口相同; P1 口能驱动 4个 TTL 负载。 8、 P2 口结构及特点: ⑴ P2 口结构与运作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用于输出数据的锁存; 两个三态输入缓冲器, BUF1 用于读锁存器, BUF2 用于读引脚; 一个多路开关 MUX ,它的一个输入来自锁存器的Q端, 另一个输入来自内部地址的高8 位; 数据输出驱动电路由非门 M ,场效应管 VT 和片内上拉电阻 R 组成。⑵ P2口的特点 P2 口用作高 8 位地址输出线应用时,与 P0 口输出的低 8 位地址一起构成 16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 64KB 地址空间。当 P2 口作高 8 位地址输出口时,其输出锁存器原锁存的内容保持不变。作为通用 I/O 口使用时, P2 口为准双向口,功能与 P1 口一样。 P2 口能驱动 4个 TTL 负载。 9、 P3 口结构及特点: ⑴ P3 口结构组成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用于输出数据的锁存; 3 个三态输入缓冲器, BUF1 用于读锁存器, BUF2 、 BUF3 用于读引脚和第二功能数据的缓冲输入; 数据输出驱动电路,由与非门 M ,场效应管 VT 和片内上拉电阻 R 组成。⑵ P3口的特点 P3 口内部有上拉电阻,不存在高阻输入状态,是一个准双向口; P3 口作第二功能的输出/ 输入或作通用输入时,均需将相应的锁存器置 1 。实际应用中,由于复位后 P3 口锁存器自动置 1 ,已满足第二功能运作条件,所以可以直接进行第二功能操作; P3口的某位不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时,则自动处于通用输出/ 输入口功能,可作为通用输出/ 输入口使
2单片机IO口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