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农问题论文—
浅析“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的核心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与其紧密相联。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虽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和国外相比,我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但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当前,农村投资不足,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在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可以肯定地讲,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要想启动内需首先必须将占全国2/3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投资与消费,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有动力。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依靠行政力量造就了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进程和制度安排上偏离了农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的主要精力从农村转到城市,集中在宏观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农业、农村的体制改革重视不够,造成了许多问题积重难返,农村制度的变迁受到了抑制。
结构转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结构转换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我国90年代以后的结构转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不利的。一方面,工业的过度扩张,导致了非农产业在大量抽取农业、农村资源的同时,排斥农村劳动力进入,造成农民占有的资源和财富份额下降;另一方面,受结构转换的影响,财富过度向城市集中,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改革的核心是向城乡一体化过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人口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和财税政策的改革。
目前,土地基本没有市场,一级市场由国家控制,二级市场农民不许进入,农民在土地交易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稳定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之所以在就业不充分的条件下,还能稳定在农村,就是因为农民还有一部分土地。如果土地市场不改革,还是由国家用低价强制购买,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中国的耕地就会大量、迅速地减少,食品安全就会失去可靠保障,这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的建议
我国目前对农民的支持政策不应放在粮食产量方面,而应是对农民的收入进行支持。有人说对农民支持要间接支持,有人说要直接支持,笔者认
三农问题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