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 淮安市涟水县城区水系规划的探索与思考谢亚军王道虎(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许成方高干江苏淮安 223005) 【摘要】水系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通过对涟水县水系存在问题的梳理,结合涟水特点和城市总体规划,从防洪、排涝、水环境、水景观及水文化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以期指导涟水城镇水系建设,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水系环境。【关键词】水系规划城区方案水环境【DOI编码】 .167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l B 【文章编号】 1672—2469(2014)O1—0020—04 1规划背景 2城区水系概况涟水县位于淮安市东北部,连、宿、淮、盐城四市之间,全境属黄泛平原和黄淮三角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总面积1676km,人口106万人, 耕地面积约155万亩。涟水县地处沂沭泗水系下游,经济发展进程与水利兴衰关系十分密切。自黄河夺淮以后,其境内河湖水系大多淤塞湮没,洪涝旱潮灾害频仍,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贫困。建国后经过六十多年的水利建设,初步建成了“挡得住、排得出、灌得上、降得下、能控制”的水利工程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农村河网化,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涟水县城区南临古黄河,盐河从城区中间穿过。过去城市规模小,人水矛盾不大。现在,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排水及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局部地区水流不畅、水质恶化,部分洼地积水受涝,与新时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不相适应。根据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其城市化水平将由2010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45%,至2020 年提高到58%。人口的集聚需要进一步优化河湖水系,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改善水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20· ,区域防洪主要依托流域性水利工程作为屏障,防洪标准约 5O年一遇,除涝标准为5~10年一遇。初步形成了“一横十纵”水系格局,总体排水方向自南向北汇入灌河。涟水县城位于县域南端的古黄河北岸,城区人口20万人,面积约2lkm。城区总体呈四周高、中间洼地形。~16m,中部五岛公园附近高程8m左右。如遇突发性暴雨气候,城区将极易遭受雨涝威胁。城区水系主要由“两河三渠两湖”组成,古黄河绕城而过,盐河、涟东总干渠(涟河)、涟中总干渠(漪河)、涟东一支渠穿城而行,五岛湖、城西湖镶嵌其中。城区段河道总长约80km,水面积为2km。,湖泊面积约 lkm,水面率约10%。 (1)水系格局脉络清晰,引排河道功能明确古黄河流经城区南部边界,盐河纵贯城区腹部,在规划区内还有排涝河道东张河、公兴河, 灌溉渠道涟东总干渠、涟中总干渠和涟东一千渠作者简介:谢亚军(1977年一),男,工程师。规划战略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1期等,格局清晰,功能明确。(2)部分城区河道汛期水位高,排涝无出路盐河等四条灌溉河渠穿越主城区,汛期水位高于城区地面1米左右,加之部分地区地势低洼, 水利工程设施配套不全,涝水无法及时排出。(3)主城区污染物收集设施不完善,水污染严重主城区排水管网基本都是雨污合流,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水体,水污染严重;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居民对河湖保护意识弱,直接向河道
淮安市涟水县城区水系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