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位美国老师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得出“2+3=6”的结论,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很好!”、“很接近!”、“哪位同学还有不同意见?”。第一个评价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个评价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我想,我们会立刻给与否定。很多时候我们中国的教师更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而忽略评价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确实,我们教师要注意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在评价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评价语言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下面说说自己对课堂评价语言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快”。
所谓“快”即“及时恰当”。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恰当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记得上学期开学初,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走进大自然》,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他们追着小鸟、追着小溪、追着“会飞的花朵”,可以想见一路上有小鸟的鸣叫,小溪的欢唱,花蝴蝶的飞舞,引着他们、伴着他们,走进大自然。正当我要请一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时,从窗外飞进来了一只小蜜蜂,左闯右撞,就是飞不出去。学生们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小蜜蜂身上,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看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也要伴着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了。在小蜜蜂的陪伴下,谁来用你的声音,带大家走进大自然?”这样,就把同学们很自然地拉回来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也把小蜜蜂带了进来,使得课堂有了灵气,学生们的兴趣也就更浓了。这位读的同学也读得非常棒。不仅读的认真、读得正确,而且很投入,读出了那种和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快乐的心情。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准”。
所谓“准”即“准确得体”。课堂上教师是一位倾听者,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准确把握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即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明白他的意思;学生表达出一点点来,我也能猜到他的意思;学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更应该知道他心里是怎样想的,这时评价语言就要跟上,要给学生正面的引导,评语要准确得体,“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嘴上说不出来,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好吗?”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给了他一次再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一次习作中,一位学生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当巧妙”。展示作品时,我问“为什么?”该学生回答:“水晶透明啊,用这个比喻可以写出小公主的心灵纯洁无暇。”这样的回答固然不错,但感觉不到位,说得不全面。于是,我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终于悟出了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形象地感受到用“水晶”来比喻更能表现出小公主的童贞、纯洁和可贵。评价的是一个学生,可受益的却是全班学生,不光这个孩子受到了
启迪,全班学生也从中受到了
注重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