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式惩戒。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也就是价值观世界观等重新塑造。进行是非大辩论,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把思想直接告诉学生, 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明白。 与学生商量制定相关的惩戒方式与行为失当的标准。 并非孩子犯错就惩戒而是在学生犯错失当之事后,需要孩子本人写申请才会执行。惩戒完之后,学生要谢谢老师。
学生写申请, 是让学生再次认识问题性质的过程。 学生不写申请是严格不予以惩戒的。 为什么要专用戒具?是防止伤害扩大化。 为什么是打手心?也是防止扩大化,同时又痛感较强。为什么是专人执
行?既有防止伤害扩大化更是防止老师的情绪化。 为什么只打三下?一次性我们实际执行不超过三下,是因为 “三”为多数。超过三下就打皮了,失去了惩戒的目的, 一般实际只打一下或者两下。而在实际过
程中,学生是不知道只打三下的这个度。在他自己写申请时 ,一般为了表示决心 ,多是五下八下十下。但我们对老师有要求,只打三下,三为多数,最多就没意义了。 打完之后为什么要谢谢呢?之所以惩戒他,是因为该学生的某个言行失当。 而这个言行一定是不利于他本人的成长。而他自己一时难以控制和把握, 是需要借助外力来督促提醒等来改变。我们就是帮助他改变不好言行的人, 从而使他更容易成功。既然这样,那么他就是接受我们的帮助 , 既然我们是帮助他,那么他就应该感谢我们。
罚值日,参加劳动,罚学生抄课文, 这个不妥。其理由是:把劳动、值日等责任心等好的品质的培养与不好的概念链接, 不利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养成。如果学生经常违反校规,屡教不改该怎么办
啊?建议开好班会与私底下做工作结合运用,明辨是非。
戒是态度 尺是分寸。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越要惩罚,越要尊重。首先要倡导积极的价值观,营造正确的良好的风气;惩戒以前,要与孩子制定商定惩戒制度; 就事论事再做思想工作, 惩戒需要孩子写申请认识问题的性质;如果只知道引导而不施惩戒,引导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但只用教育惩戒而抛弃教育引导, 就会适得其反, 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惩戒过于软弱, 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惩戒过于严厉,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教授家窗户玻璃, 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来道歉, 而是让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去承认错误: “爸爸妈妈说,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 ”面对这个小学一年级孩
尊重式惩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