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是一首古诗,作者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村民纯朴的民风,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尤其是最后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了古诗之后,谈一谈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写了自己到山西村游玩的事。那么,作者游玩的高兴还是不高兴呢 ?我请学生自己读古诗,根据自己的朗读说一说
自己的感觉。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玩得很高兴 ; 另一种认为玩得不高兴。
我没有及早下结论, 而是要求孩子们自己再次阅读古诗, 通过对诗中的词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兴不高兴。
学生利用抓字眼的方法来学习前两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就是“不要笑话”。我趁机追问:“这是谁
说的话 ?”孩子们说:“这是诗人说的。 ”有的说:“这是村民说的。 ” 我启发他们想象: “当你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会讲一些什么客气
话呢 ?”孩子们马上顿悟:这是村民对客人讲的客气话。有的学生甚至为我们模仿村民说的话: “不要笑话我们农家的腊酒浑,虽然不好看,可是味道很好。不信你们尝尝。”读了这句,孩子们把村民们好客的热情体会出来了。
“丰年”是丰收年。孩子们想象到:农村丰收了,腊月间就要杀猪宰羊,准备腊货,到过年时一家人欢欢喜喜聚集在一起。甚至还有
个孩子通过“鸡豚”二字想到:这里的鸡豚并不仅仅指 “鸡”和“猪”,“鸡”还代表了鸭、鹅那些有翅膀的家禽,“猪”还代表羊、马、牛等一些家畜。这是我备课时没有发现的。
学到这里,我问孩子们: “你们觉得诗人在山西村玩得高兴吗 ?” 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 玩得高兴。我特意问开始认为诗人不高兴的孩子,他也同意了这种说法。
教学结束之后,我感觉这个教学片段是成功的。 从这里我感悟到:
1、“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这不应该是信息的被
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 布鲁纳 ) ”。当学生的认
识没有统一,或是没有达到教师认为的高度或深度时, 教师不必端出正确的答案,更不必马上肯定一方, 否定另一方。教师此刻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答案搁置一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的阅读,使他们自己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情绪。 此时,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楚。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营
造的意境。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导致他
们对文中的一些自词句难于理解。 出现这样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恰当
的办法,或简练的讲解, 或巧妙的点拨, 让学生走进文本, 理解文本。
游山西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