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 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 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2)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3) 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 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2)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3) 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 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 贸易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3)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4) 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1) 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现象便已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并不普及,到了第二次分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交换数量和范围扩大?(2) 到了奴隶社会形成时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此时的旅游活动都是出于经商,扩大对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3) 到了封建社会,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旅游仍占主导地位?(4) 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旅游活动的发展,铁路客运和飞机的问世,大大推进了旅游活动,人们因消遣性目的而旅行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规模上开始超过传统的贸易经商旅行?(5) 进入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运输工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许多旅游活动迅速兴起,形成了全球性的大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1)1978 年至 80年代时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2)20 世纪 80年代中期至 1997 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3)1997 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第二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旅游("艾斯特"定义)--于1942 年由瑞士学者汗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2?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3?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4?旅游活动--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5?大众旅游--有着双重的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6?社会旅游-- 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家庭, 有些国家采取通过
旅游学概论答案编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