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概念的简释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概念是随产业经济向城镇的集中而发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其中城镇人口比重成了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新城市化概念是现代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社会结构、文化活动的生成过程,随着科技、交通、传媒等的发达,农村人口无需通过向城镇的转移也能实现这样的生成。区域城镇体系和城市带的培育就是生成该过程的主要方式。
农业产业化
通过提高农业的集约的规模生产水平,使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职业化,使得务农也与企业经营、商业贸易一样需要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方式。
1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城市带
城市带是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全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
和谐的城市
应当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经营,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依法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能够实现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谐的城市应是一个充满理性、祥和、安定、美好的健康城市。
四 、村镇类型
原始的集贸乡镇
工矿业乡镇
贸易型或市场型村镇
综合型乡镇
依靠型乡镇
2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五、 村镇特点
规模少,布局分散
村镇类型多样化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六、 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土地浪费比较严重
资源利用差
基础设施落后
投资环境差
难以培育工业、商业文明
生产要素市场难以治理
村镇自身特色逐渐丧失
3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七、 未来我国村镇社会变化特点
从“小农经济”走向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从“地方封闭”走向 “区域化”
从“增长主义”走向 “可持续发展”
从城乡“二元分隔”走向 “一体化”
从单纯“服务城市”走向 “寻求自身发展”
从“数量时代”走向 “质量、技术时代”
从“个体城市化”走向 “群体城市带”
从“统一模式”走向 “个性化、民族化时代”
4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八、农村城市化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即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单一的、封闭的、慢节奏的农业生活方式向现代的、多样的、互赖的、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主要体现在:
工作职业化
观念现代化
行为传媒化
消费时尚化
交往多样化
5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第二部分 村镇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6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二、村镇规划的依据
国家农村发展战略、五年规划
全省经济发展格局的计划
上一级(市、县)区域规划
国家《村镇规划标准》
省、市、地方关于村镇规划的技术规定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区域内的基础资料
规划单位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会议记录
7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 基础资料和图纸准备
基础资料是村镇规划的基础,与城市相比,村镇资料的收集较容易、集中,内容较简单。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内容和重点来确定资料量,并从繁多的数据中认识村镇的内在问题和矛盾,从而确定规划主攻方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沿革资料
解放前
乡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无特定的历史事件、名胜古迹
解放后
乡镇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二、区域基本情况
农业情况
农作物的构成及土地利用情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情况、产值和今后发展规划;农作物的加工、储运及对村镇建设的影响;现状专业村和经济区的划分,农业优势和产品的确立。
8
2021/1/26
村庄规划编制
资源条件
乡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开采价值;林业、渔业、畜牧、水利等资源的基本情况。
农村居民的概况
现状镇、集镇及基层村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迁并可能及彼此关系。
对外交通联系
区域内铁路、码头的技术等级和运输能力,现有过货量及对村镇的影响
2021年村庄规划编制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