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秦 始 将 连 横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一、《战国策》简介
1.国别体史书
2.刘向整理命名
3.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1.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辑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
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战国策》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计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每策若干篇,每篇若干章,共486章。记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从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开始,到秦二世继位为止,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情况都得到反映,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以上共33篇,486章。
2.刘向整理命名 《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秦汉间辩士蒯通著 (近人罗根泽《古史辩》第四册),也有人认为出于战国策士虞卿之手。但都没有确切的信证。 一般认为。《战非一时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是非一人所作,这可能是战,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来源不一,作者不详,原零散错乱,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到了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刘向《战国策书录》),所以,定名为《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3.艺术特色
第一,语言富于文采。
第二,《战国策》描写的人物生动形象。
第三,《战的策士说辞,常用比喻、寓言故事、逸闻(佚闻)等文学手段帮助说理。 (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二、苏秦简介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人,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楚诸国合纵。
纵横家鼻祖苏秦 生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他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大联盟,他卓尔不凡的政治才能受到了一代一代文人志士的敬仰,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
注:也有人认为是张仪
苏秦之死 苏秦在齐国,苏秦得到了齐宣王的高度信任。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湣王派人到处捉拿凶手,然而却一直没有抓到。由于受伤太重,苏秦临终前对齐湣王说:“请您在我死后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苏秦始将连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