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龙镇中心西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十年课改工作总结.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龙镇中心西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十年课改工作总结

我们科组按照市镇计划并结合学校“科研促教”工作要求,以“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营造求真务实创新有效的教研文化氛围为理念,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这十年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悟。
一、抓教研,促教学改革。
(一)我们根据“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研、教、改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做好集体备课、教法研讨、课例研讨活动。继续在教师队伍中推行了“两个一”活动,即“一人一课一评”及“一人一悟一文”活动,建设和完善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实践跟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十年来,语文科组共有多位教师走上了公开课的讲台。活动中,教师们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课堂的掌控等多个环节给予充分展示,并重点探讨“一境二情三分层四引导五个设计”,(一境:用优美语言渲染、创设课文意境;二是用真情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三是用分层次教学,拨开文本的重重迷雾;四是注意循循善诱,引发问题深远的思考;五个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导入语、过渡语、提示语、问题、总结等课堂语言的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如李翠香、江井娣老师分别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们看到老师在挖掘文本的深度下了很大和功夫。以“悟读交汇,深入文本”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雷利”、“聋哑青年
”的内心世界。二是“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让我们听到了两节情感细腻的课。韦丽诗老师执教的《白杨》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句句递进,引向深入。从第一问句“看着窗外的白杨为什么出神?”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从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白杨“高大挺秀,不择环境,不惧灾害”的特点;从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黄慧娟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让我们在思考:如何钻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设计大环节、如何处理小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 李慧怡执教的《村居》告别诉了我们古诗句中本身的留白,留给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还有刘月明、廖兰华老师的课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百花齐放,百舸争渡”,科组建设绝不能只由几个人撑大旗,更应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的交流和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评课环节中,我们对执教者的教法和学生学法进行点评、交流,执教老师和评课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做得好的就肯定,不完善的就指出,也就是凭着这种真诚合作的氛围,我们的教研活动总是充满活力,既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营造了“以校
为本”教学教研活动的氛围,真正使语文教师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二、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学科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和行为的转变。
(一)组织参加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
2009年我校陈玉英老师以《晏子使楚》一课参加镇青年教

石龙镇中心西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十年课改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935403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