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培训教材)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 主讲:刘汉超主讲:刘汉超主讲:刘汉超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2004 2004 年年4 4月月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一般规定 工程地质勘察宜按设计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同设计阶段要求,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地质勘察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施工图设计勘察(详细勘察) 三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合并为一个勘察阶段。 一般规定 滑坡地质勘察应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准确可靠。 应根据勘察阶段、区域及滑坡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滑坡类型、勘察手段的适宜性,经济、合理地开展综合勘察工作。 工程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防治滑坡的经验。 图上宽度大于 2mm 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 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等, 在图上宽度不足 2mm 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 2mm 。 工程地质测绘 必须采用全面勘查的方法,地质点间距以保证地质界线在图上的精度为原则,一般控制在图上距离 2~5cm 内。结合滑坡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可适当加密或减稀。 在地质界线被覆盖或不明显地段,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人工露头,尤其是滑坡边界、剪出口附近应配合必要的坑(槽)探。 当地形底图比例尺为 1:5000 时,地质点应采用经纬仪测定;当比例尺小于 1:5000 时,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点应采用经纬仪测定外,其余可根据地形地貌测定地质点。 工程地质测绘 地形地貌和滑坡活动迹象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岸坡受河道冲刷、淤积变化情况及历史变迁; (2 )地面坡度、相对高度,台阶位置、数量、宽度、阶坎高度,反坡、洼地、植被、醉汉林和马刀树的分布; (3 )滑坡边界形状,后缘主断壁走向、坡角、高度、有无擦痕及擦痕的产状,前缘形态、临空面特征,滑动带出露位置(剪出口),地面裂缝性质、分布位置、形状特征、延伸长度、充填情况,裂缝产生的时间及变化情况; (4 )滑坡发生、发展的历史及相关因素,地貌演变、地表水渗漏、弃渣堆放情况,坡面、房屋、水渠、道路、古墓等的变形、位移、裂缝位置、状态,井、泉、水塘的突然干枯或浑浊现象。 工程地质测绘 滑坡及其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类型、颗粒成分、结构特征、密实程度、软弱夹层及滑体物质来源; (2 )滑体周边的地层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状态、岸坡结构、软硬岩层的组合与分布,软弱破碎带的展布及特征,以及层间错动带的分布,含水情况; (3 )区内褶皱、断层、节理的性质、产状、组合延伸状态、发育程度; (4)可能形成滑动面(带)的层位、位置及主滑方向。 工程地质测绘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滑坡及周边沟系发育特征,径流条件,地表水,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2 )井、泉、水塘、湿地位置,井、泉的类型、流量及季节性变化情况; (3 )含水层的位置、性质、厚度,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及其变化
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刘汉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