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2 水稻胡麻斑病.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2 水稻胡麻斑病 ( Rice Brown spot)
水稻胡麻斑病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我国各稻区发生普遍。一般因缺肥、缺水等原因,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主要引起苗枯、叶片早衰、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米质。近年来随着水稻施肥及种植水平的提高,该病危害已逐年减轻,但在贫困山区及施肥水平较低的地区,发生仍较严重。
水稻胡麻斑病--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都可发生该病,稻株地上部分均能受害,以叶片发病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和枝梗。
种子发芽不久,芽鞘受害变褐,甚至枯死。
幼苗受害,在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多而严重时,引起死苗.
水稻胡麻斑病--症状
叶片发病,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因大小似芝麻粒,故称胡麻斑病。边缘明显,外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轮纹,后期中央呈灰黄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相互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这在感病品种上最易出现).
此病在田间分布均匀,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叶尖变黄逐渐枯死。缺氮的植株病斑较小,缺钾的较大,且病斑上的轮纹更加明显。叶鞘上的症状与叶片症状基本相似,但病斑面积稍大,形状多变(不规则形、圆筒形或短条形),灰褐色至暗褐色,边缘不清晰。
穗茎、枝梗受害变暗褐色,与稻穗颈瘟相似。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黑色绒毛状霉,比稻瘟病的霉层较黑较长。谷粒受害迟的,病斑形状、色泽与叶片相似,但较小,边缘不明显;受害早的,病斑灰黑色,可扩展至全粒,造成秕谷。
病原
无性态为
(Bipolaris oryzae)
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
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miyabeanus)
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
水稻胡麻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稻种或病稻草上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组织内越冬。病谷和病稻草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病种后,潜伏的菌丝可直接侵染幼苗。稻草上越冬菌丝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秧田或本田初次侵染。条件适宜即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病害在一周内就可大量发生。
水稻胡麻斑病--发病规律
该病的发生与土质、肥水管理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受气候影响较小。
一般土层浅、土壤贫瘠、保水

02 水稻胡麻斑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