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均十分严重,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达80%以上。感染病毒的马铃薯通过块茎无性繁殖进行世代积累和传递,致使块茎种性变劣,产量不断下降,甚至失去利用价值,不能留种再生产。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焉脱落;
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马铃薯皱缩花叶
马铃薯病毒病在块茎上的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病原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简称PLRV) 该病毒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
此外烟草花叶病毒(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马铃薯病毒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以采用无毒种薯为主,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及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
53 马铃薯病毒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