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昆虫部分
课程编号:B3012215
适用专业: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昆虫学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害虫防治的原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对环保有利的防治方法,农作物主要害虫的分布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防治方法等,为害虫生态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目的和任务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昆虫学基础知识,植物害虫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虫害分布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以及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对环保有利的防治方法,为毕业后从事害虫防治的生产和科研打下基础。
(1)灵活采用课堂启发、提问或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精练、突出重点、富于趣味;尽量利用课件、幻灯片、录象带、光碟、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掌握掌握昆虫学基础知识,植物害虫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讲清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结合田间害虫的发生情况及防治举例。
(3)及时将与农业资源与环境有关的昆虫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尤其是防治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开设,要以植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等课程为学习的基础。
(1)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3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及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2)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动态。
第一章昆虫学基础知识
: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昆虫,昆虫的特征是什么,昆虫的习性及分类等,指导害虫生态防治。
:
(1)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4)昆虫分类(农业生产上重要目简介)。
:
掌握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分类(农业生产上重要目简介)。
: 昆虫的习性及分类地位。
:
:参照教科书自学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虫害发生的原因
: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影响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及虫害发生的原因,以便了解害虫的发生动态,达到自然控制害虫保护环境的目的。
:
(1)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害虫控制的基本途径。
: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有哪些及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害虫控制的基本途径。
:
重点与难点: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
:
第三章害虫防治的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害虫防治的五种方法。
: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物理机械防防治方法。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防治方法的定义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资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