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张九龄
【作者简介】
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
韶关)人。幼聪敏,七岁知属文。有《曲江集》。张
九龄是开元朝“贤相”,提携后进文士,不遗余力
谥号文献。
张九龄早年即以文名,早期诗风未脱台阁习气,后
诗风大变,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遒劲寄兴讽喻,
历来与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相提并论。后人
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
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
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群而
7插7贰里
霁?h从雪
?譎令
男礼
讯目
异茜分
寰壶q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远隔千里,音讯难通的有情人该怎样沟通情感
呢?惟有普天同照的月光是他们的媒介,只有通过
明月寄托相思。
名句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
下,无论远近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
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
成,意境雄浑壮阔,景象中包含诗人博大宽广的胸
如何理解“海上生明月”中的“生”字?
媒介,此可诠释为个年里”字,盒癫驴罗
月以大海
明月与潮
水以活泼的生命。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月共潮生。”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
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
时都在望月怀远
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人共通的怀远之情融在一起,
形成诗歌内容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诗人怀念的“远人”是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怨”什么?
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
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
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
怨”字
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
“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竞夕”呼应,上承起首
两句,一气呵成。
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
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露滋”有
何意味?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
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
对的一轮明月竞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
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
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
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
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梦
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想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
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课件2:望月怀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