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保护树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 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树木的?
。
【设计意图: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做的有的放矢。】
二、品读释疑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文中描写的树木有杨树、梧桐树、榕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金桂。
按照课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理顺课文脉络,先总后分的教学路线,为下面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小节
(1)指名读第一、二小节,用“○”圈出树木的特点。
(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
(2)这些特点主要抓住了树的什么来描写的?(形状、颜色)
(3)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出了什么?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高、壮、像手掌)
练一练:请选择一种树木,仿写一个比喻句。
示例:银杏树叶像扇子。
(4)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红、绿”可以看出什么?
(“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的非常形象。“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
(板书:枫树、松柏→叶儿红、披绿装)
、四小节
(1)品味一下后两小节描写树木的语句,说一说所描写树木的特点是什么?
(2)“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从这句话你了解到什么?
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环境:木棉生长在南方,桦树生长在北疆。
(板书:木棉、桦树→喜暖、耐寒 )
(3)“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你了解到了什么?
这是对偶句。把银杏水杉比作活化石,金桂开花后,满院都是花香。
(板书:银杏、水杉、金桂→活化石、满院香)
“香满园”要读出开心,愉悦。
(4)教师介绍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借助一对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来判断。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了解不同树的特点不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和积累词语的能力。】
三、课堂拓展
,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指树虽然高达千丈
《树之歌》设计和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