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背的34首古诗词赏析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二)理解词语。 左迁:降职。 子规:杜鹃鸟。 寄:托付。 与:给予。
(三)理解句意。
1、漂泊不定的杨花落尽了,布谷鸟啼声凄婉。惊闻你被贬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2、我把对朋友的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中没有单纯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感伤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3、(1-2句)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叙事中点题。
“五溪”:暗示路途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3-4句):抒情,运用拟人手法,奇特的想像,抒发了对朋友的真挚关切之情。
(五)主题思想:这首诗,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真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二、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理解词语: 水面初平: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 云脚:低垂的云。
暖树:向阳的树。 春泥:刚解冻的泥土。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欲:要。
才:刚刚。 没:淹没,没过。 行不足:走不完,看不够
(二)理解句意:
1、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一样平,白云都显得离地面很低了。
2、几只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3、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4、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感觉走不尽,看不够,那碧绿的杨树阴里多美的白沙堤啊!
(三)欣赏词语、句子
:__最爱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
6.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四)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面对西湖早春盛景无比喜悦的心情。
(五)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始,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
初中古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