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与群落
由生物构成的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核心。
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常可分为个体水平、种群水平、群落水平和系统水平,分别称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与群落
§5—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 种群生态学
§5-3 群落生态学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中的环境
二、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1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
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环
境因子。
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
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表面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综合影响着这些生态因子。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1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
一、自然环境
太阳辐射
大气圈
土壤圈
水圈
生物圈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1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
二、人工环境
人工影响的环境
如:人工经营的森林、草地、防风林等。
人工建造的环境
如:大棚、畜舍等。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2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环境中对生物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的生态因子,不是孤立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统一的整体,共同作用于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各种生态因子对所起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即:生态因子可分为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2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一、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Justus Liebig)于1840年提出。
内容:
在稳定条件下,当某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接近所需临界量时,这种物质将成为一个限制因素,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效应,进而限制作物的生长。
也是我们常说的木桶定律。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5-1-2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一、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前提:
1 必须是在稳定条件下才能运用。
2 应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
如:软体动物在钙缺乏时,用锶作补偿。
光、温的相互补偿。
退出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与群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