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过氧化氢酶测定(容量法)
1. 分析意义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和生物体内。土壤过氧化氢酶促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利于防止它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与微生物数量也有关。一般认为,土壤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有30%或40%以上是耐热的,即非生物活性,常由锰、铁引起催化作用。土壤肥力因子与不耐热的即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例。
2. 试验原理
Kappen(1913)首先介绍硫酸存在下用高锰酸钾滴定剩余的过氧化氢测定酶活性。此法根据过氧化氢与土壤相互作用时,未分解的过氧化氢的数量用容量法(常用高锰酸钾滴定未分解的过氧化氢)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3. 试剂配制
a. %过氧化氢溶液;
b. 3N 硫酸;
c. 高锰酸钾溶液。
4. 操作步骤
取2g风干土,置于100mL三角瓶中,并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过氧化氢溶液。将三角瓶放在振荡机上振荡20min。而后加入5mL 3N硫酸,以稳定未分解的过氧化氢。再将瓶中悬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然后,吸取25mL 滤液,。
5. 结果计算
用于滴定土壤滤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毫升数)为B,用于滴定25mL原始的过氧化氢混合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毫升数)为A。
(A-B)×T即为过氧化氢酶活性。。式中T为高锰酸钾滴定度的校正值。
方法来源: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土壤过氧化氢酶测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