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1200字》观后感
导语: 《摔跤吧!爸爸》引起来观看狂潮,但是痛苦的是老师布置了1200字的观后感给你,现在小编给你带来几篇经典的观后感范文。
《摔跤吧!爸爸1200字》观后感(一)
《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印度上映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还”阿米尔汗一张电影票。
“”,“阿米尔汗为拍戏猛增猛减50斤”,“女权主义”,这些标签足以令人充满期待。
电影一开始就很好的展现了底层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
(1)迷信,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来增加生男孩的概率,对此乐此不疲,当然并不管用,但他们依旧对自己的法子深信不疑
(2)重男轻女,电影用了很多细节来突出
(3)女性的束缚,一生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伴,14岁便要嫁给不认识的人。
这也是本片的主题,女性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还有机制上的问题,国家要求金牌,却不细心培育,官僚既不作为,运动员
“失败”后还要被谴责。
还有对国家级教练的讽刺,对权威的质疑等等。
当然还有父亲深沉的爱。
电影的立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披露是很好的。
但在构思和表现的处理上还是多了些刻意和俗套。
(下面有剧透)父亲是全国摔跤冠军,但屡屡在国际比赛受挫,印度从未获得该领域金牌。
父亲很想有个男孩来继承他的理想,但连着生了4个女孩。
偶然的机会,让父亲觉得女孩也可以为国争光,于是开始训练。
父亲的训练让两个女儿苦不堪言,反抗却被镇压,然后消极怠工,然而在一次婚礼上,
电影通过新娘的口点明了传统女性的无奈以及霸道父亲的“伟大”(帮两个小女孩改变命运),然后两个小女孩就开始奋发图强,参加比赛不停得奖牌。
。
其实父亲只不过是想实现自己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理想,所以非要说帮女儿改变命运多少有些牵强,其次通过新娘直接点明,又多少有些突兀,缺少铺垫。
女孩获得全国冠军后,开始进入国家培训中心。
那里教练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方法技巧来训练。
而这与父亲的训练大相径庭,于是矛盾便萌发了,女孩开始蓄长发,逛街,吃垃圾食品,女孩心中开始认同“更时兴”的方法和技巧。
而矛盾的爆发,是在女孩回家后,因为对父亲“过时”方法的不认同,和父亲有了一场“决斗”,父亲被打败了。
这里我最初以为是电影想表达权威的终结,但电影只是用来作为铺垫。
然后剧情就是,女孩用着教练的一套方法,在国际比赛的不停不停的失败,首轮都赢不了。
女孩向父亲承认错误,父亲开始用重新指导她,然后开始不断赢得比赛。
这个地方太过牵强,用丑化“国家级专业教练”来美化父亲,太过刻意。
这个地方也不知道表达什么?“专业级教练的浪得虚名?”,“父亲被掩盖了的才能?”还是剧情跌宕起伏的需要,是结尾要父女共同获得成功的需要?
女孩在参加最终决赛前,询问父亲比赛的策略是什么。
父亲说,策略只有1个,就是你要知道,人们只会记得冠军,冠军会成为榜样,不会被忘记,而榜样会激励很多很多被看不起的女孩子。
所以你打败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千千万万瞧不起女孩子的人。
这里可谓是画龙点睛了。
不过也稍显刻意和突兀。
我最初想,这是女性之间的比赛,无论谁得到冠军,不是都是女性的成功吗?但思考了“榜样”这个词后,会有些改观。
这个下面再展开讲。
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非常棒,摔跤比赛的激烈,力量和技巧的对抗,充满美
《摔跤吧!爸爸1200字》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