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集体式
教 师
王金红
单 位
新乡市三十中学
课题名称
答谢中书书
学情分析
这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它文辞清丽,称江南山水之美,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作者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方法却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写作中更不会运用,因此,景物的描写方法就成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写景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之中,从而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中心。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词语。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诗句,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就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被称为“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因陶弘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卒谥贞白先生,著有《陶隐居集》。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