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教育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名称 初等教育(中文)
班 级 08级初教中文(1)班
学生姓名 黄 蓉
学 号
课题名称 《 翠 鸟 》课堂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 林 泽 玉
完成日期 2011 年 4 月 22 日
《翠鸟》课堂教学设计
黄 蓉
一、教材分析
《翠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班是三年级一班,学生总数为55,男生26名,女生29名,总体情况良好
——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很强。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 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语句。
2、过程和方法:读懂总分式的段落结构,知道分述句是如何把总起句写具体的。
3、情感和态度: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设计中,以先学后教的理念为指导,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抓住关键的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心里,在读中把握感情的基调,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五、设计特色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 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 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黄蓉2011毕业设计( HR)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