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校德育教育探讨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德育教育探讨论文
一、信息时代德育的涵义
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作态的表征”[1]。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信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信息的大量接纳和处理是现代生活的主旋律,可以说人类社会迈入了更加广阔的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和以往相比复杂得多,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增加了。当前社会“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2]。信息时代的德育工作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在这个广阔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合理开展,显得格外重要。
二、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3]。只有当人的价值提高了,人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一般做法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这种做法在中学教育显得格外突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德育教育重政治而轻道德。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经常被抹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忽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好坏当作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又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4]。
(二)把德育看成是一种社会意志。
意志中的“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是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即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就会把学生当作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学生自身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出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自我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了固有的意蕴。
(三)忽略德育的价值。
长期以来,谈到德育的意义和功效时,通常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明德育的必要价值,比如:德育要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提出所谓德育价值的生产力标准,从而来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以满足社会的

学校德育教育探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