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研究论文
一、农业保险产品的属性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冯登艳博士研究表明,农业保险是一种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消费的不完全性和收益的不完全排他性等准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李选芒、杨卫军、郭晨阳指出,从经济学上讲,农业保险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即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凌云莉从农业的基础地位说明,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商品既不是完全的私人物品,也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它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的准公共物品。田爱君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指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中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产品。
二、目前我国市场上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5%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自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农业保险就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在我衡性却日渐凸显出来,农业保险的萎缩与中国农业大国的现状极不协调。1992~,到2004年,。于洋、王尔大指出,1985~2004年农业保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综合赔付率高达120%,这远远高于保险业界公认的盈利临界点70%。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了六个“一号文件”,强调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重要性。
三、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
%,%。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的保险意识因素
,而较高的保费使得收入较低的农民买不起保险。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保费率最低为2%,最高时可达15%~20%,这令我国收入普遍较低的农民望而却步。
“非渴求”的商品,由于农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广大农民对此存在侥幸心理。
。目前,我普遍较低,据王敏俊的调查研究显示,一般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保险的作用和特点。而我普遍较低。这说明,目前我国农民的参保意识还较弱。
(二)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因素
、分散经营的条件下进行的,市场信息容易失灵。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生产和需求弹性小,难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反应。
,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保险公司处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就会减少农业保险的业务,甚至会停办农业保险业务。
(三)农业保险人才因素
,全国从事农业保险的专门人才只有9000余人,县以上每个行政区平均只有3人。这说明我国农业保险人才及其匮乏。
,保险费率的厘定、损失的评估等都需要专门的农业保险人员,农业防
农业保险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