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宜川县采砂管理规划.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年-2019年黄河宜川段
采砂规划
2014年9月
前 言
宜川县地处省市东南部,位于北纬35°42′39″至36°23′39″,东经109°41′36″至110°32′44″。东隔黄河与吉县、乡宁相望,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南与黄龙、城为邻;北与延长、宝塔区毗连。
,辖6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02个行政村,,人口密度40人/平公里,其中:,。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2078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57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496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65万元;全县财政收入13121万元,其中地财政收入9505万元;中央税收4431万元:非税收收入507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7元。
县境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状地形。地貌演变过程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构造侵蚀型地貌类型。黄河沿岸薄层黄土覆盖的质丘陵沟谷区,两岸地形较陡,基岩峭壁矗立,丘陵顶坡光秃裸露。河流有由汾川河、仕望河、鹿川河、白水川河、如意川河和猴儿川河六条主要河流,属黄河一级支流,平行排列,由西向东注入黄河。
黄河宜川段采砂产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采砂式主要以黄河发洪水淤积岸边沙为主,根据建筑市场需要该式采砂一直延续到
1980年前后,80年代中期因边建筑市场对砂需要,黄河宜川段河滩地有人开始以承包式和沿岸村组签订协议进行开挖;依据政策我县矿产办、防汛办同时征收砂资源费,防汛办主要在黄河设点收费,矿产办办证收费,造成管理混乱,砂资源费流失;上世纪末,经济发展需要砂量进一步扩大,原来采砂式不能满足宜川县和边县建筑市场需要,采砂式变为采用抽水取沙式进行。县政府针对当时情况于2003年成立了宜川县河道站,按照2006年县政府要求对黄河宜川段采砂进行整顿,并对具备采砂条件的四个采砂场采砂权拍卖,拍卖期限为三年,同时关闭违法采沙场一处;2012年旅游环境整治,县政府要求关闭原来景区二个采砂场,至始黄河宜川段采砂开始有序管理。
黄河宜川段采砂从无序到有序,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及我县目前实际用砂量情况和边需要,本次规划按照2014年为基准年,主要针对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年进行采砂规划。采砂规划共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采砂区划分为四个采砂区,八个采砂点,计划年开采量40-60万m3;第二部分设禁采区一处;第三部分设保留区一处。
目  录
一、河道概况 2
二、河道演变分析 2
2
2
三、黄河宜川段砂分布现状 2
2
2
2
四、采砂规划的必要性 2
2
2
2
五、采砂规划 2
2
2
2
六、采砂分区规划 2
2
2
2
七、采砂影响分析 2
2
2
2
2
八、防止和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2
九、规划实施与管理 2
2
2
2
2
十、结论和建议 2
2014年-2019年黄河宜川段采砂规划
一、河道概况
宜川县入黄河一级支流六条云岩河、仕望河、鹿儿川河、白水川河、如意川河、猴儿川河。
黄河宜川段呈北至南流,以黄河水面中为界,右岸为宜川县对面有省吉县、乡宁县。黄河该段地形呈北高南低,黄河沿岸为薄层黄土覆盖的质丘陵区;北自延川家洼流入宜川境(泥儿村),经壶口、圪针滩、哈蟆滩、舌头岭,南至集义镇流湾头(舌头岭),出宜川县境,在宜川流程约166公里,与县东界相始终,河岸均宽约800米,水面均宽约600米,平均比降2%。根据宜川县志洪水期最大流量为10000m3/s以上,多年平均流量为7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3亿立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kg/m3,最大年输沙量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砂量920kg/m3(1977年)。
二、河道演变分析

宜川县境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状地形。地貌演变过程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构造侵蚀型地貌类型。黄河沿岸薄层黄土覆盖的质丘

宜川县采砂管理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