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ndTechnology Review 12/1999 34 科研管理质疑与剖析???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Thoug htsonPromoting theTransformationoftheScientificandTechnical Products 王宏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北京 100872)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实质???强化权力作用,只会削弱市场力量,只会阻碍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早已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从80年代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到1996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再具体到产学研联合、在大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政策等等,都以此为中心。然而,事实是,科技成果转化之难,?难于上青天,约20年了却始终解决不了。我国每年取得的近3万项科技成果中,只有20%左右的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而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成了政府、学界、舆论界的热门难题。可是,如果仔细清点一下有关议论,就会发现它们大多出自科教系统,来自产业界的声音微乎其微。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个集中体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总体上说,产业界是漠视的,说明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对科技成果形成有效需求。[1]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难道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吗?直接的答案是,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那么问题又变成,转化的动力是什么?考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从来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受经济利益驱动的转化是市场行为,受政治利益驱动的转化是权力行为。前者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当中国体制转轨过程尚未完结,企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前,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及其转化动力必然不足。政府的直接参与则强化了权力的作用,削弱了市场的力量,客观上又必然阻碍转化的内在机制的形成。正因为政府和市场作用的不分,长期来在有关讨论中所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那么惊人地相似,而实施的结果也是出奇地无效???在对科技界(暂且这么称呼)和企业界缺乏动力各打50大板后,然后就是一些相关的所谓的?给政策、?给优惠、?给扶持的经不起追问的建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借用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典型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框架内的问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内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严格地说,在后一种背景中,这是一个无意义的话题。如果说在中国现状中它尚有意义,只不过是因为它有着与中国制度变迁中的?过渡经济相伴随的过渡性质。正因为如此,?科技成果转化的命题实际上是一个要打上问号的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在两种制度更替的背景下却又有一定的相对意义。分析一下这一命题的含义,会找出它的直接指向和存在前提,即用一种应言命题代替实言命题,也即是在尚未对事实作清晰的描述前就加进了价值判断。正是这种南辕北辙暴露了其本质???仍然企图以政府代替市场实现只有后者才能实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本文拟先从批判性地分析这一命题的两个隐含性前提入手,追究这一错误命题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最后论证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的制度变迁中的实证性的分析框架。二、两个隐含性前提及质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威的定义
质疑和剖析__--__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