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以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基于人工,无论国家还是企业所获取的数据都是有限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数据”变成一种资源,已成为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甚至重要因子。基于这一因子形成了“大数据”的概念,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大数据”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用现有的一般技术难以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类型繁杂、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四大特点,因此,对于个人来说,难以处理极其庞大的数据。大数据下很多个人信息被暴露,甚至个人的兴趣、行为习惯、说话风格等都可能被大数据采集,但个人毫不知情。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敏感信息或隐私,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在对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中,我们一般认为只有计算机被黑客攻破,信息、数据被黑客通过一些恶意手段窃取才算是受到了网络攻击,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攻击已经越来越难以定义了。在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方法越来越成熟,数据的价值得到了更完整的体现。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数据表面上所显示的内容,而是对许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所得的结果更感兴趣,而且在获取数据时,也不再需要采取恶意攻击的方法,海量的数据就分布在互联网上,只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就可以获得许多数据,再通过专业的分析处理手段,就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这样即使计算机不存在安全漏洞,没有遭到恶意攻击,重要的信息还是泄露了出去。按照以往对网络攻击的定义,这要的手法是没有办法定义的,也就使得这样的安全漏洞更具威胁。在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我们面临着怎样的网络安全危机,在知晓所面临的危机面前,我们又要怎么来预防与解决。
2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问题
IDC和EMC联合发布的“2020年的数字宇宙”对未来全球数字变化做了一个预测:认为全球数字到21世纪20年代将会达到40000EB,人均数据将达到5200GB以上。这个数字与目前的状况相比,可以说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差距。可以看到该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数字宇宙的膨胀率大约为每两年翻一番。事实上目前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中仅有1%左右的数据能够被保存下来,即50EB左右,而其中被标记并用于分析的数据更是不到10%。所以未来时间断如何保证这些数据,应用这些数据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数据必然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成为新的安全威胁。
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移动终端,智能终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通过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客户端存在的风险更是巨大,目前我们就可以知道每天很多软件都可以通过短信、电话、上网习惯等等收集客户的信息,并经过加密上传到数据库。这样无形中就获取客户的个性信息。目前,木马病毒如“X”卧底(安装在智能终端中可以进行通话窃听、短信抄送的木马病毒程序)使人们注意到了智能终端的个人信息保护,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思考,引起了普通用户的关注,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智能终端日益发展,用户数目激增伴随着种种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对智能终端“加固”个人信息的保护之门,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不但隐私得不到保护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