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影片死亡主题管理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影片死亡主题管理论文
摘要:海明威的作品有很多已经被改编并摄制成经典影片。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主题:死亡。这一主题源自生活,现于作品。海明威通过死亡英雄表现死亡主题,其形象既富有悲剧色彩,又具有美学意义。
关键词:死亡主题死亡英雄悲剧意义美学意义
引言
在海明威惊险和传奇的一生中,死亡几乎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海明威生前曾经常跟人谈起死亡的话题。他跟别人说:“我父亲是自杀的。我年轻的时候,还认为他是一个懦夫。但是后来我学会了正视死亡。死亡有一种美,一种宁静,一种使我不会惧怕的变形。”海明威认为,人终究难免一死。但他不应该窝囊地死去,而应该像个真正的人(Baker,1956:79)。他说:“谁也不能长生不老。但是一个人到了临终,到了必须同上帝进行最后一次战斗时,他总希望世人记得他的为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你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那就会使你永生。”(Baker,1956:81)在从死亡的恐怖里解脱出来以后,海明威反而对死亡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兴趣。在由海明威小说改编的影片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一主题意义的视觉表现。
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表现为他对于死亡题材的偏爱。英国小说评论家赫·欧·贝茨指出,海明威的小说“看起来好像写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拳击、斗争、违法手术、打猎、捕鱼;所有这些都是涉及体力的主题。而其实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它潜伏在他绝大多数小说的背后。”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曾经形象地描述过死神:“他感到死神来了,这回没有冲击,它是一股气,像一阵烛光摇曳,使火焰升高的威风……。他静静地躺着,死神不在那儿,准是上另一条街溜达去了……。正在这个时候死神来了,死神的头靠在帆布床的脚下,他闻得出它的呼吸。”这部影片获第2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项提名,影片制作的视觉效果是完全追随原作者海明威关于死神的描述的,摇曳的烛光、凄婉的旋律、神秘的青烟、冻僵的豹尸、积雪的高山、迷茫的眼神,这一切无不显示出电影改编者对海明威死亡主题的深切感悟与诠释。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海明威在他的悲剧小说中正是通过主人公的受难与死亡,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从而激发起人们反抗悲剧的勇气与决心。《永别了,武器》和《战地钟声》等作品,都描写了主人公的受难和死亡。《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把由恐惧死亡到坦荡达观地面对死亡看出人生的幸福。麦康伯以前胆小如鼠,在两次猎狮中战战兢兢,临阵脱逃,遭到陪猎人威尔逊的冷眼和妻子玛格丽特的厌弃。当他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后,麦康伯简直成了英雄。他敢于顶着冲过来的野牛的脑袋开枪。就在这时,他的妻子怕他勇敢起来以后就会抛弃她,,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他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对于人来说,死亡并不意味着失败。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比勒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明威的写作范围比他的任何同时代人都窄小,因为他只写一个主题:在一个失去了所有价值,只剩下强烈感情的世界上,人类会如何面对死亡。”(Williams,1981:136)
死亡主题造就死亡英雄
围绕死亡这一主题的创作,海明威塑造了表现人类挑战死亡的精神,

影片死亡主题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