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闻史研究管理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闻史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公报》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提炼出中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三种“范式”,即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和民族-国家范式,并探讨了三种范式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和总体取向。
[关键词]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民族-国家范式新闻史研究
Abstract:bycombingandanalyzingtoDagongPaper,thethesishasdrawnoutthreemodelsinChinesejournalismcommunicationwhicharerevolutionmodel,modernizationmodelandnation-,developingprocessandgeneralattitudeofthesethreemodels.
Keywords:RevolutionModel,ModernizationModel,Nation-stateModel,JournalismHistoryResearch
《大公报》作为“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方汉奇语),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季羡林语),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大公报》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争议纷纷。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评价举例,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与变化:
20年代,“天津有三宝:永利、南开、《大公报》”。[1]《大公报》销数最高到5万份,这在当时北方各报中是少有的,北方一般报纸销数不过几千,上万的就不多。[2]
40年代,重庆《新华日报》对“小骂大帮忙”做了如下解释:“在若干次要的问题上批评当局,因而建筑了自己的地位的《大公报》,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却不能不拥护当局,这正是《大公报》的立场。”[3]1948年南京《中央日报》称王芸生是“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4]
50年代,《大公报》“是一张反动的报纸”,“用‘小骂大帮忙’的手法来掩饰它为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服务的实质。”[5]
80年代,“用‘亦捧亦骂’来描述《大公报》与行政当局的关系,比‘小骂大帮忙’一语更为准确”。[6]
90年代,《为“小骂大帮忙”辩》一文指出:“对《大公报》这样一份民间报纸,不能以它到底和某个党派在言论上产生了怎样的吻合与不吻合而定其优劣、是非与功过。”[7]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公报》对蒋介石‘小骂大帮忙’,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尤其是在国共两党斗争的问题上竭力为蒋介石及其反动政权鼓吹”。[8]
21世纪初,“历史证明《大公报》是一张爱国主义的报纸”,它“坚持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与时代共进”。[9]
《大公报》引起的当事人及后来者的众多评说,说明该报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众说纷纭的背后,不仅是一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全景图,而且是一纸百年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表。那么,贯穿这些演变的线索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其中有哪些基本的研究范式?按照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说法,所谓“范式”(paradigm),就是那些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

新闻史研究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1-0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