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茶树病害
主讲教师:史洪中
shz666@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茶枝干部病害
一、茶枝梢黑点病
二、茶红锈藻病
三、茶树苔藓和地衣
四、茶菟丝子
五、桑寄生
六、茶树膏药病
概述
茶树枝干病害种类较多,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寄生性植物和寄生藻类等。除此之外,茎干部病害还有茶膏药病、茶毛发病等。罹病茶树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树势衰弱,芽叶稀少。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一、茶枝梢黑点病
目前,茶枝梢黑点病仅在我国有报道。最早于1961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发现此病,以后湖南、安徽也相继报道。现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
茶枝梢黑点病发生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梢上。受害枝梢初期出现不规则形的灰色病斑,以后逐渐向上、下扩展,长可达10~15cm,此时,病斑呈现灰白色,其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带有光泽的小粒点,圆形或椭圆形,向上凸起,这是病菌的子囊盘。发病严重的园块枝梢芽叶稀疏、瘦黄,枝梢上部叶片大量脱落,严重时,全梢枯死。
(Cenangium sp.)为于囊菌亚门内生盘菌属真菌。子囊初埋生于枝梢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盘革质,无柄,散生,黑色,并带有光泽,百径 。子囊棍棒状,直或略弯,大小为114~172μm×20~24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其在子囊上部呈双行排列,在子囊下那呈单行或交互排列。子囊孢子场椭圆形或长梭形,有的稍弯曲,无色,单胞,大小 22~42μm×~,子囊间有侧丝,比子囊长,线形或有分枝,大小 66~363μm× ~。
茶枝梢黑点病是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梢组织中越冬。越冬病菌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生长发育,5月至 6月中旬子囊抱子成熟,借风雨传播,侵入新梢。7月后由于温度偏高,并常伴随干旱,病害发展缓慢。该病属单病程病害,三年仅1次初侵染,无再侵染。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气温上升到10℃以上病菌开始活动,15℃开始形成子囊,20~25℃子囊孢子成熟。所以,当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当气温上升到30t以上,相对湿度低于80%时,病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病害也停止发展。品种间有显著的抗性差异,一般枝叶生长繁茂、发芽早的品种较感病,而普通群体种发病相对较轻。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注意抗性品种的保护和利用,延长抗性品种的种植年限。应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
(2)修剪对于防治该病有较好的效果。早春根据树势和头年病情决定修剪的深度,应尽可能将剪下的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并妥善处理。重修剪后,结合喷药保护,效果更好。
(3)化学防治。掌握在发病盛期前喷杀菌剂。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二、茶红锈藻病
茶红锈藻病是近年茶树上逐渐发生严重的一种茎叶病害。在我国大部分茶区有分布,以广东、海南、湖南等省发病较重。
茶树病虫害防治1--- (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