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木桶理论应用
一、全面了解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发现并消除缺陷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必会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既然木桶的盛水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要使木桶装更多的水,班主任就不能被缺点牵着鼻子走,而要主动出击,寻找弱点,采取措施将“短板”加高。这就要求班主任务必头脑清醒,胸有成竹,有板有眼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制约本班发展的瓶颈。一个班的不足之处可能很多,或骄傲自满,盲目自大;或风气不正、纪律散漫;或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或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同学生的优势、缺陷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同学语言智能具有优势,但数理智能的发展却很一般;有的运动智能具有优势,但人际关系智能可能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情况,不仅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家庭条件、个人表现、优势弱点等各种情况,还要对这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透彻研究,要透过表象洞察班级短板之所在。有时很明显的弱点未必是“最短的那块”,有的木板表皮光亮却暗藏缝隙。班主任必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关键因素,找到制约本班发展的瓶颈。否则,对班级如何发展就会茫然,无从下手,甚至采取的工作措施南辕北辙,作用相反。其次,班主任要注重反思。事物是变化的,班级的“短板”不会一成不变。班主任应时时反省自己,自身的缺陷往往是导致班级“短板”的主要因素。反省才能纠正,给班级正确领引。班主任还要不断反思学生的言行。班级状况与学生的表现息息相关,学生身上的“短板”也是形成班级“短板”的重要因素。除自我反思外,还要与学生多交谈。为了避免教师主动找学生时会引起学生以为自己犯错的误解,我每期开学就与学生约定,每人每月主动约老师交谈一次,不限话题。如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约我,我就要求其写1500字左右的文字交给我,这样学生一般都会来约我。这能让学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会让学生思考,我找老师聊什么,促使学生把真实的一面告诉我,便于我全面了解学生,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学生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促使学生改正。例如,后进生大多比较聪明,但其行为习惯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我就把抓行为习惯作为促其转化的关键。开学初抓他们的“短板”,一个月后表扬其进步,如迟到少了、卫生做到位了、考试成绩提高了等等。从行为习惯的提升来促其学习习惯的改善,慢慢形成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短板”。再次,班主任还要反思班级的每一项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班级“短板”要通过具体活动表现出来,只有对班级活动及时反思,才能对班级的“短板”认识更全面,把握更准确,措施更得力,才能有效地将“短板”补齐。
二、打造班级特色,将木桶适度倾斜,增加桶的容量
要使木桶在不同情况下都能装更多的水,班主任既要“补短”,也要“扬长”。首先,“扬长”有利于打造品牌,凸显特色与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产生先声夺人的“首因效应”,让自己实力突显,声誉大振,脱颖而出。其次,好的木桶不仅要看能装多少水,还要看储水的作用与效果。能装多少水只说明桶的储水能力,要有效发挥其能力还需要借助长板的优势,即把一桶水提起来运到用水的地方,需要桶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结实,更牢固,才能装上用力的提柄,把水提起来稳稳当当的运走,这两块“长板”就具有标杆作用,没有它,光溜溜的木桶即便装
班级管理木桶理论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