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的音乐表达方法
论文摘要
在本文中,我参照自《对古筝演奏的探讨》和《审美及表现古筝艺术》。古筝被史书称为“仁者之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古韵之首。它不仅外形大方,音色也美,极富于表现力。而且我认为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技术水平之后,势必会使演奏者打消乐曲表现的技术障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演奏者对一部作品含义进行全面理解和诠释的过程。那么,为我诠释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古筝作为中国的特色民族乐器,无论是从音色、乐调,还是从筝的音乐表达都符合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神奇魅力,在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意象”“缠绵”“委婉”“豪放”“悠远”“清淳”“壮阔”“古朴”“淡雅”“恬美”“沉稳”“气韵”“质朴”“清秀”
善琴者讲韵,善听者讲意。即用琴声表诉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那独上高楼的独到理解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流露出筝的华美、清幽之蕴。筝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乐器,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让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在现代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一门艺术的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立体构成的,这样才更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体系中,它的“美学”认识亦应与技艺并重,提到同等高度去探索、去完善,以促进这门艺术的整体完美,因为古筝自始至终同审美表现紧密相连。所以我认为不但要做到寓审美表现于技能之中,使演奏技巧不断提高,同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增强;而且在审美细节把握上注意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忘象取意、得意忘形的分寸,以求筝乐的适度表现。这样才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对古筝音乐的向往和追求。
一.筝音乐表达的美
(一)音色美
音色即音品,音色可分为乐器音色和演奏音色。前者为乐器本身所具有的音色;后者为演奏乐器所获得的音色。
古筝的演奏音色则包含基本音色和变化音色两种:
基本音色是演奏者弹奏的声音“底色”,是演奏者基本功的一定体现,是演奏者熟练掌握和驾驭乐器音色的能力。演奏者要获得这种好的基本音色,首先要解决发音的问题以及手指弹弦的基本方法。即:“大动作松,小动作活,力沉指尖”。例如:古筝大撮指法是以手腕为运动轴心,若手腕在运动后不能迅速回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而持续紧张,必然使协调作用转为对抗,即屈肌收缩而伸肌紧张。这样不但演奏十分吃力不能持久而且发音没有分量,还会造成手臂紧张,不能充分保持弹性,致使发出的音就像棍子拨弦一样,呆滞、僵硬而且干瘪。其次古筝弹奏中弹弦方法和弹弦角度是决定基本音色优劣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方法不正确,基本音色也就不会好,更无法获得变化音色了。
变化音色是指在音乐表现中所使用的符合音乐内容、情感和风格的各种音色,也可称为应用音色。每一首乐曲都有其表达的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情绪的变化和乐思的对比变化均贯穿于乐曲的始终。在古筝演奏中,获得各种变化音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演奏变化中触弦的位置古筝演奏中基本触弦位置是距离前梁3至4公分的地方,这里发出的声音结实、明亮。但在演奏乐曲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这一位置。
浅析古筝的音乐表达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