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转型期,社会经济在全面发展的时候,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乡村人居环境的矛盾越发严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乡村人居环境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判的视角阐述现在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得到如何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生态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1.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而“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只有农民真正的富裕,我们国家才算真正的富强,因此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储备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实在必行,我们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乡村能否美丽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国策,提高节约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创造适宜人们居住的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为生态文明作出贡献。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国内外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现有资料和文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出我们现在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前政策和制度的深刻理解,探讨如何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旨在提出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2.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乡村居住条件分析
(1)住宅建设问题。乡村区域现在的住宅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并且乡村地区的各个方面都缺乏配套的服务设施。有的村镇编制了规划但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导致了各功能布局凌乱。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混杂在一起,严重的干扰了居民的生活,难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一味的照搬照抄城市的社区模型,没有联系各个村落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乡村的住宅风貌千篇一律,新农村建设的原意被完全扭曲。乡村的原始风貌被钢筋水泥所代替,使乡村没有了乡土气息,不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愿景。由于知识的匮乏,农民缺乏耕地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经常自拆自建房子,盲目的追求房子大而宽,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2)居民用水问题。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大多数乡村没有解决自来水问题。乡村地区的生活用水主要靠雨水,人们为了储存雨水,深挖水井,从而产生了农村的一大特色景观。曾经的水井水质良好,矿物质丰富,可以直接饮用,是村民的健康保障。然而,现在乡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井水经常被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滋生细菌,如果直接饮用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3)人畜混杂问题。广大乡村地区基本都存在牲畜的饲养问题。为了牲畜饲养的方便以及牲畜的安全,牲畜的圈舍都跟居民的住房很近,导致住房附近都是牲畜的粪便,滋生细菌,污染水源,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
2.2生态环境问题
(1)基本无垃圾装置。长期以来,农村的生活垃圾都是随意丢掉。广大的乡村地区基本没有垃圾装置,这种随意倒置垃圾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