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自律他律.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乐自律他律
音乐的自律他律问题之争之所以至今 终未获得一致的共识,是各家将复杂多元的 问题简单化,搞二元对立所致。各种理论派 别体系都或多或少的仅持有部分合理的成 分,而缺乏对整体的把握。音乐现象是主客 交融、多层面、多方位的复杂事物,瞎子摸 象式的论证方法当然不能获得终极认识。 比
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我们就有局限性, 认为
事物的本质只能有一个。 其实本质也可以是 主客性、多层面、多方位的,并非一定就是 唯一的,这完全取决于你看问题的立场、侧 重点、方位和角度。就音乐而言,它至少具 有物质本质和精神本质这两大本质。正因为 以上原因,常常关于音乐本质的争论而在实 际上就根本没有意义。再如关于音乐自律与 他律的问题,也是应当分不同的层面来看的, 有的学者所说的音乐是包含着社会属性的, 即它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是打上了人的 烙印的,是人性化社会化了的,因此说这样
的音乐就当然具有他律性或是他律的了。 再
者从事物普遍联系角度来看,世上任何事物 毫无例外的皆存在与他事物相类似共通的 因素或方面,因此就此而言音乐也是当然具 有他律性的。而另一些人所说的音乐则是把 其社会属性排除在外的仅有自然属性的音 乐,说的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实体,是纯物质 范畴里的东西,这样的音乐便当然的就是自 律的,即只有形式而绝无内容内涵的了。如 此看来,两者所说的音乐是分属不同论域里 的概念,并非是同一个所指,前者是接受美 学的对象,后者属于形式美学的任务。遗憾 的是持不同观点者似乎大都并不真正清楚 音乐的这两种属性的存在与相互关系, 这种
不分层面、角度、论域的谈音乐自律与他律 的问题时就当然是总也说不清楚, 甚至于前
后自相矛盾。
一、从音乐的自然属性看其自律本质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 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 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 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
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 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 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 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 不过是声音的运动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 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 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 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 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 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 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 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 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 本质
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符号客体,
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 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 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 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 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 如果避开听众的 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 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 是人
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 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 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 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 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 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 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 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

音乐自律他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江孤影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