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约束下工业发展论文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工业发展评价水平相比,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比较大。,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差距更是巨大。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分别是德国、美国、、、。与日本历史时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相比,我国2011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高于1985年日本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稍低于1970年日本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综合来看,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与工业结构的差异有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化工比重较高,尤其是一些粗放型的采掘工业在我国工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行业一般能源消耗都比较大。而发达国家高技术、知识型密集工业比重大,这些行业能源消耗都比较小。尽管我国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比重也在一直不断提升,但由于多数属于加工贸易型,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资源能源消耗仍比较大。二是与工业技术水平差异有关。我较发达国家较低,工业发展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而不是像发达国家由创新驱动的。另外,从钢铁、水泥、石化、造纸等高耗能行业来看,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也比较大。2011年,我国钢可比能耗为675千克标准煤/吨,高于日本、德。水泥综合能耗138千克标准煤/吨,仍高于日本1990年水平。乙烯综合能耗为895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同期世界先进水平42%,与1990年世界先进水平大致相同。合成氨综合能耗(大型装置)为1568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同期美大致相同。2010年我国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1080千克标准煤/吨,为日本同期的将近2倍,。我国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与发达较低,单位产品产出投入的要素较多。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能源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从提高技术水平入手,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工业发展的能源约束压力。
二、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能源消耗强度是衡量工业单位产出的资源环境成本的重要指标,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但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了解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能耗降低策略。
(一)技术升级是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本文借鉴已有的分解方法,以工业各行业为基础,将工业能源消费量完全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总体而言,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归因于技术效应,贡献率都超过了70%。结构变动在不同的时段内,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作用方向和大小都不一。在1985—1995年、1995—2004年和2008—2011年等三个时段内,结构变动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都起着节约能源效应。而在2004—2008年,则起着增长能源消耗效应。这一时期,能源消耗强度比较大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增长迅速,在工业行业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进而导致
能源约束下工业发展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