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发展简史
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
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aspirin,开创了NSAIDs发展
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
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
2021/2/2
第2页/共58页
2021/2/2
NSAIDs按结构分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
吡唑酮类
吲哚乙酸类
邻氨基苯甲酸类
芳基烷酸
苯乙酸类
第3页/共58页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酶(环氧合酶, COX)活性而
减少局部前列腺素(PGs)的生物合成。
第4页/共58页
2021/2/2
第5页/共58页
2021/2/2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解热作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散热过程,维持体温。
NSAIDs抑制下丘脑COX,阻断PGE合成,恢复正常体温
定点。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特点】
①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②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影响散热。
第6页/共58页
发 热
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不宜见热就解
高 热
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 应用解热对症疗法
退 热
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
2021/2/2
第7页/共58页
图20-2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第8页/共58页
2021/2/2
第9页/共58页
2、镇痛作用
【特点】
、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
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急性锐痛和严重创伤
所致的剧痛无效。
,无耐受性和
成瘾性。
: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
部位在外周。
第10页/共58页
疼痛
作用机制
组织损伤炎症刺激
致炎致痛物质释放增多
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组织胺、
缓激肽 PG
PGE1、PGE2、PGF2α
痛觉增敏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
2021/2/2
第11页/共58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