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饮食养生与健康.ppt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以求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下面向大家介绍下传统的饮食养生。
养生原则是:平衡(和)
平衡(和)
即天人合一:
※四季、
十二时辰。
※能量的交换
食物、
水、
饮品。
※人与时代、
人与社会、
人与人、
人的生理和心理、
人的理性和情感。
生理健康的四个基石
食物
水和饮品
体育锻炼
生理健康的四个基石
睡眠
膳食(膳食——人之命脉)与健康
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

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珍惜生命,首善健康!养生不需要雄厚的资本,只需我们的爱心及对生命的关爱。
1. 传统饮食养生的历史
据史书《周礼·天官·食医》中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当时专门负责王室饮食调配的“食医”就是古代的营养调配师。
从汉代起我载,到明朝我国的药膳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养生记载,讲求合理的营养饮食结构,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自此食疗开始成为专门学科,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 164 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 4 门类叙述,提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是讲饮食养生的重要。
唐代昝殷所着《食医心鉴》,书中涉及治疗中风、诸气、心腹冷痛等 16 类,211 方治疗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还包括了用药物煮粥、制茶、作酒饮等的药方,可见当时已经很普及食疗的方法。
唐代孟诜所着《食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于一体的食疗专着,共收集药用食物241 种。书中进一步阐明了多种食材的具体药用疗效,指导了人们如何搭配饮食,以获得养生的效果。
2 药食同源与饮食养生   诸多食材都是保健养生的良药,清代汪昂着《本草备要》被称为清代流传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着作,其中的果、谷菜篇记载有很多大家熟知的水果、蔬菜、粮食。 譬如: “粳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粳米就是现在常吃的大米饭,平时可能仅认为是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却不知它可以补脾清肺; “黑大豆,甘寒色黑,属水似肾,肾之谷也,故能补肾镇心,明目,利水下气,散热祛风,兼能发表”,这也就是黑豆补肾,食之强肾健体的出处。但据现代研究,植物蛋白不易被完全消化吸收,其代谢废物经肾脏排泄反倒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肾炎及肾衰患者并不适合多吃豆制品。
  再比如,食醋是传统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位食材。古人认为: “醋,酸温,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散水气。”治心腹血气痛,产后血晕,症结痰癖,疸黄痈肿,具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醋可以开胃,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使食欲旺盛,消食化积; 还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能有效预防肠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亦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的一剂良方。除此之外,食醋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并能减轻晕车晕船的不适症状。

饮食养生与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80 MB
  • 时间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