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江 堰
余 秋 雨
1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
《都江堰》承载的文化内涵。
2
一、走进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等。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其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其中《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3
1、齐读第1自然段,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研读文本
对比
2、请一同学朗读第一小节第3-6自然段,思考余秋雨为什么认为都江堰比长城更激动人心?
“造福千年”
“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只知贡献”
4
3、文中还有哪两处对比?
海水和都江堰的水
一批批官僚和李冰
5
4、请同学读第二小节第3自然段,思考都江堰的水
与海水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精神焕发”“比赛”“踊跃”“又极有规矩”
“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
付之于众目睽睽。”
5、都江堰的水被收服得益于什么?
李冰的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
实践精神
6
6、第三处对比余秋雨要说明什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
李冰“实践科学家”
“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7
7、第一、第二处对比与第三处对比是什么关系呢?
造福千年(一方)
实践精神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实践科学家
分
总
《都江堰》中的三处对比,堪称匠心独运,作者这么写,目的是挖掘李冰的精神品质:一是造福于民的民本思想,二是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8
8、余秋雨写都江堰,不单单是写都江堰,而是
为了写它背后的李冰,写李冰也不单单是写李冰,
而是为了?
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反思中国的官场文化
9
三、品味语言
余秋雨的散文能够自成一家,有很多原因,其中
有两条原因是十分突出的:第一,以文化的视角看世
界;第二,用哲理的语言表达情感。请自读3、4小节,
找一找最能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语句。
10
《都江堰》公开课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